说到爱吃甜,上海人总是说苏州太甜,而苏州却又说无锡更甜,偏偏就是这口甜,才是无锡人最离不开的美味。
在讲究“甜出头,咸收口,浓油赤酱”的锡帮菜里,糖是许多无锡人心中的白月光——他们炒青菜要放糖、煮粥要放糖;正宗的无锡拌馄饨是用刚出锅的馄饨伴着酱油和白糖吃的。
在央视频《城市有意思》节目里,主持人康辉就称无锡是“甜”的珠穆朗玛峰。
是时候去无锡,实现“甜味自由”了!跟着苏心游来看看无锡到底有多甜吧~
#早点
味觉总是会说真话,无锡人爱甜,可不只是嘴上说说,在这一日三餐里体现得实实在在。
#小笼馒头
无锡人过早的吃食,最离不开的就是这屉从喉咙甜到心坎的小笼馒头。小笼馒头就是小笼包,本地人称小笼馒头。外皮透明,翻转不破,这是正儿八经的小笼包。
一口下去,汤汁首先涌出,加入了酱油和糖调味让汤汁变得鲜甜,汁水刺激舌尖味蕾,紧接着是内馅儿,纯肉、荠菜、还有稀罕的刀鱼馅儿,都带着一丝鲜甜。
作为“甜”的代言人,无锡小笼包当之无愧。
1981年出版的《家常点心》老菜谱上,记录着普通鲜肉小笼和无锡小笼的制作方法,仅看白糖用量这一项,就足以让人信服。
鲜肉小笼:面粉四斤,鲜酵母一块,猪精肉三斤,黄酒五钱,细盐一两二钱,白糖一两二钱,酱油五钱,味精三钱,肉皮冻二斤四两,葱姜末、胡椒粉少许。
无锡小笼:面粉四斤,鲜酵母半块,猪精肉五斤,黄酒一两,细盐一两,白糖一斤,酱油一两三钱,味精三钱,肉皮冻三斤五两,葱花一两,姜末五钱。
#正餐
#无锡排骨
要说无锡菜里的真正“霸主”,那还得是肉啊!无锡排骨将无锡的甜和浓油赤酱完美结合在一起,单是看着,就已经望眼欲穿。
无锡人更喜欢称酱排骨为“肉骨头”,这是一道老少皆宜的无锡名菜,其色泽酱红,肉质酥烂,骨香浓郁,咸中带甜。
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,戏剧家周贻白食用了三凤桥肉骨头后,大快朵颐,赋诗一首“三凤桥边肉骨头,朵颐足快老饕流;味同鸡肋堪咀嚼,莫负樽中绿蚁浮。”
肉骨头将嗜甜如命、无肉不欢等无锡特点完美结合在一起,打卡无锡,这一定是不可或缺的舌尖体验。
#甜点
#桂花糖芋头
在无锡,有一道著名的传统甜点叫桂花糖芋头。桂花糖芋头的汤汁呈酱红色,鲜亮诱人,桂香浓郁。大大小小的芋头漂浮其中,白胖可爱,与嫩黄色的桂花相映成趣,令人食指大动。
轻轻舀上一只芋头放入口中细品,表面酥烂内里紧实,绵甜中还香糯。再呷一口红润的汤汁,浓而香甜。桂花的香气使这道甜品入口也十分芬芳。
#阳山水蜜桃
在无锡,甜的不只是菜,连水果都是甜出名的。
阳山水蜜桃作为无锡的特产,是江苏乃至全国吃货在夏季心心念念的美味。胖墩墩的水蜜桃捧在手心里,犹如婴儿吹弹可破的肌肤。
轻轻剥开粉嫩的表皮,水灵的果肉暴露在眼前,不用切片也不用摆盘,大口啃上一嘴,甜蜜的汁水顺着手心儿流到手腕儿上,是属于夏天的幸福时刻。
如今,转眼到了8月,水蜜桃也快到了尾声,不过这时候的水蜜桃,在树上积累了更多的时间,甜度更高,风味也更浓郁。
这甜甜的滋味儿,就好像从初恋到了热恋,褪去了几分青涩的娇羞,完全展现出水蜜桃的甜蜜和丰盈。
无锡人为什么这么爱吃甜?
看到这你可能要问了,为什么无锡人这么爱吃甜?关于这个问题,还真有人正经研究过,一篇名为《吴文化视域下的无锡饮食特色研究》的论文就提出,无锡人爱吃甜有两个原因:
1.气候、地理环境因素
无锡气候自古相对湿润,春夏二季闷热,冬季则湿寒,为了维持体温,古人便会汲取糖分作为能量补充,久之便成习惯。
2.水稻种植量大
无锡自古便是江南鱼米之乡,水稻种植量大,食用稻米为主食,稻米类产品丰富,如团子糕点乌米饭等等,而米中含有淀粉,从而加强了味蕾的甜味度。
(来源:江苏旅游网)
精彩推荐


中国旅游查询小程序码
(微信扫码/长按图片 ☝,一键直达)
☞ 使用指南
在微信小程序上,直接搜索:
“自驾旅行网自驾游出行”。

网站建设赞助入口(点击前往)

标签:自驾旅行网,圆你自驾中国梦!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旅行,出发吧!